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wǎng)記者 呂庚青 宋芳科 邵江梅 趙志富 馮睿棟 王星懿
莫高窟第55窟修建于宋建隆三年(962年),為中心佛壇窟,內部空間巨大,視野開闊,有劇場感覺,藻井仿佛星空一般離地面甚遠,而開鑿這一洞窟的曹氏家族,在這一時期建立了一個專門從事石窟修建的畫院,所用顏料中大量使用了青綠顏料,給人們天青色等煙雨的視覺之美。
千年時光流轉,莫高窟第55窟也面臨著酥堿、起甲、空鼓等壁畫病害,如果不及時保護,一旦脫落無法挽回。2022年12月,經(jīng)過充分準備,報審獲批,第55窟壁畫、彩塑修復項目正式實施。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年輕的文物保護員唐青松有幸成為修復團隊一員,開啟在敦煌莫高窟修壁畫的時光。
10月31日,由中央網(wǎng)信辦網(wǎng)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guī)司指導,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基金會特別支持,甘肅省委網(wǎng)信辦、省文物局主辦,張掖、嘉峪關、酒泉市委網(wǎng)信辦與敦煌研究院、中國甘肅網(wǎng)、鳳凰網(wǎng)甘肅頻道共同承辦的“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當AI遇見小飛天”網(wǎng)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敦煌研究院,采訪在莫高窟修壁畫的青年修復師唐青松。
為了配合壁畫、彩塑修復,第55窟共搭建了5層腳手架。修復師仰頭、彎腰、躺著作業(yè)是常態(tài),修復塑像時,甚至要跪著、趴著鉆進狹小空間,一待就是數(shù)小時,起身時腰酸背痛、腿腳發(fā)麻。
然而,修復師得到最多的指令是不要急、寧可慢、也要零失誤,珍貴文物不可復制,更沒有后悔藥。

與其他項目搶工期,大干特干不同,壁畫、彩塑修復有自己的節(jié)奏,只有在充裕的時光里一點點還原,才能在從從容容中給壁畫新的生命。
唐青松說,前輩修復師就是這樣做的,到了他們年輕一代,這種匠心精神依然要繼續(xù)傳下去。半個月的時光修復壁畫上的一個題跋,讓文字為壁畫故事說話,里面的每一個字用心還原,只有不緊不慢才能表現(xiàn)出最好狀態(tài)。

唐青松曾經(jīng)是一名莫高窟講解志愿者,在手電筒的柔和光源之下,他能更清楚看到壁畫里的病害,也更焦急如何更好保護壁畫,所以當有機會成為壁畫修復師,他便拿起了保護工具,用五年時間傾心學習,終于有了走進洞窟修復壁畫的機會。
“修復文物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要把自己的想法降到最低。”這是壁畫修復師們秉持的理念。
千年之前,畫師們在戈壁大漠描繪了不朽的敦煌藝術,千年以來,總有人修修補補,用虔誠為壁畫、彩塑延續(xù)生命。

如今,壁畫修復師們與千年藝術對話,他們每動的一筆都會被清晰記錄,成為留給后世的歷史。
“我可不想后來的人看到壁畫,說胡修的啥,水平不行。”唐青松如是說。壁畫修復師們本著對歷史負責的姿態(tài),讓壁畫在最大程度上恢復健康。
沒有新的涂抹,更不會主觀發(fā)揮,修舊如舊的壁畫依然流淌著歷史的模樣,只是曾經(jīng)的酥堿、起甲、空鼓消失了,以更健康的呈現(xiàn)留給后來人。
如今莫高窟第55窟壁畫、彩塑修復基本完工,千日匠心復古顏,一個康復的第55窟更讓人們期待。

再來了解一下莫高窟第55窟的藝術價值。
第55窟因壁畫、彩塑保存完整且藝術風格鮮明,被譽為“北宋壁畫藝術的縮影”,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彩塑方面,洞窟主尊為三世佛,佛像體態(tài)飽滿、神情莊重,衣紋線條流暢且富有質感,突破了唐代造像的雄渾,融入北宋世俗化審美,人物形象更顯親切自然,是研究北宋佛教造像風格轉型的關鍵實例。
壁畫內容豐富,涵蓋經(jīng)變畫、故事畫等,其中《法華經(jīng)變》《彌勒經(jīng)變》構圖嚴謹,色彩雖歷經(jīng)千年仍鮮明,人物刻畫細致,衣袂、器物的細節(jié)描繪精準,展現(xiàn)出北宋畫師高超的造型能力與色彩運用技巧。
此外,第55窟將壁畫與彩塑有機結合,營造出完整的佛教意境,其藝術風格既延續(xù)了敦煌藝術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出北宋中原文化的影響,為研究敦煌藝術的傳承與演變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 2025-11-03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看縣區(qū)打卡墻 AI點亮河西走廊千年故事
- 2025-11-03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榆林窟發(fā)現(xiàn)“悟空密碼”:壁畫《玄奘取經(jīng)圖》比《西游記》早三百年
- 2025-11-03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張掖大佛寺壁畫為豬八戒正名:他不是好吃懶做
- 2025-10-29隴拍客丨民樂:多彩活動迎重陽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