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e法善治 網聚同心’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活動在慶陽華池縣啟動。中國是一個網絡大國,目前,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維護良好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要堅持依法治網、辦網、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網絡普法早已成為當前法治宣傳的重要方式,各地要堅持法治為民初心,結合社會熱點和群眾需求,實現法律知識的精準傳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
在載體創(chuàng)新中利民惠民。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探索網絡普法模式,既展示了我國依法治國的成就,也讓法治意識根植人心。從本次甘肅站活動的情況看,既突出了源遠流長的法治文化,也展現了新時代甘肅在網絡普法方面的探索實踐。“逛公園學法律”的模式,將法治元素融入網紅打卡地,讓群眾在輕松氛圍中學法用法。“網格+網絡”的普法模式,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面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服務群眾精準化,建立“多網合一、一網統管”網格化服務體系。“AI+真人”的宣傳模式,讓反詐知識覆蓋更廣泛的人群,尤其是年輕一代。“以老幫老、以新帶老”的模式,聚焦老年人等群體的網絡使用需求,提供基礎網絡服務、智能技術教學和網絡安全宣傳等服務,讓老年人在融入數字生活的同時,也學到了實用法律知識。無論采取哪種模式,都始終要接地氣、貼民心,持續(xù)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
在實踐探索中服務為民。網絡普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穩(wěn)定,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通過線上的網絡普法和法治宣傳,意在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學法、懂法、用法。甘肅通過“線上引流、線下落地”,讓法治宣傳既“有廣度”又“有溫度”,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普法格局,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甘肅切實踐行“深入群眾,就地辦案”的司法精神。以“馬錫五審判方式”為例,通過建立專門的工作室,認真傾聽群眾聲音,回應群眾司法需求,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主動下沉基層,簡化訴訟程序,注重實地查證,聯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力量,多元化解糾紛,開展巡回審判,將法庭設在田間地頭、社區(qū)村落。針對偏遠地區(qū)或特殊案件,上門開庭、現場調解,用通俗語言化解家事、鄰里矛盾。在通過法律定分止爭過程中,既要做到依法依規(guī),也要做到情法相融、心服口服。
在基層治理中網聚民心。全國網絡普法行,作為一項網絡普法活動,自2023年開展以來,已在10多個?。ㄊ?、區(qū))成功舉辦。從今年的主題來看,“e法善治 網聚同心”,就是要通過網絡普法,匯聚各方面的法治力量。在網絡普法中既要注重基層導向,也要切實解決基層治理中的各種矛盾問題。各地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配套運用智管平臺,常態(tài)化開展公共安全隱患整治、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工作,讓法治服務通過數字網絡延伸到了各個村落。基層是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在開展網絡普法基礎上,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實踐,激發(fā)基層創(chuàng)新活力,讓法治服務扎根群眾身邊。各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普法理念,讓法治服務變
- 2025-08-25以“最美”之光,用堅守擔當勾勒鐵路奮斗畫卷
- 2025-08-25【好評中國】從青銅鼎到AI數據流,法治精神在時代浪潮中傳承不息
- 2025-08-25扎根基層沃土 讓青春在實干中綻放擔當
- 2025-08-25【地評線】飛天網評:用仁心仁術鑄就健康中國最堅實的基石






